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軟弱窮乏的人

我們活在一個極度競爭的社會中。記得自小學開始,就面對一浪接一浪的競爭。我家住的屋村內有三所小學,為了可以進入被公認為『最好的』那一間,我媽一大清早就拖着我,帶着凳子在學校外等候排隊申請。

自幼我們便被教導『弱肉強食』的所謂生存哲學,不斷與人比較,與人爭競。

這種『不甘示弱』的心態不只在學校、在工作場所、在家庭中都存在。有時甚至是教會內,『成功哲學』都在發揮着強勁的影響力。

而這種思想,往往成為了人神間關係的最大障礙:『人不認為自己缺乏、或者是軟弱』,所以不需要神(或一種更大的能力,higher power,來幫助他)


馬太福音5:3耶穌的『論福』篇中說:『虛心的人有福了』。

這『虛心』原意是『靈裏貧窮(πτωχοὶ τῷ πνεύματι)』。那『虛(πτωχοὶ)』字就是路加福音6:20的『貧窮的』。那亦是馬太福音中的平衡經文。

不少釋經學者都強調這『窮』是屬靈上的貧窮。但若果我們抽身耶穌的事工,會發覺祂在會堂中以以賽亞書作為對自己身份和工作的宣告(路加福音4:18),與窮人和罪人坐席,在在都顯示耶穌所關心的『窮』不只是靈裏的『窮』,亦是物質上,生活需要上的『窮』人,這亦是耶穌一生事工的宣言

福音是『窮』人的福音,路加福音16:20中的拉撒路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窮』人。耶穌也稱窮人為『神的子民或門徒』(路加福音6:20)

楊牧谷牧師在他的著作『 步祂後塵 I』中指出:耶穌一生認同窮人,視神是軟弱無能之人的神


但那不是說祂只是窮乏人的神,富有的人不是祂拯救對象。

而是人不論是在物質上是『窮』或『富』,都必要能認清自己實在是窮的,實在是軟弱的,才有可能歸回。

要認清到物質上的『富』,是絕對不能使人的生命真正豐盛起來,因為物質帶來的滿足都只是既短暫又表面的:錢可以買大屋,卻不能買家庭,可以買最先進的保安系統,卻不能買心裏的平安,可以買最珍貴的補品,卻不可以使人多活一刻…物質是沒法填補人類心靈因為與造物主關係破裂而造成的空虛。因而人內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在世上尋找可以填補這空隙的方法,但卻仍是感到不滿足。因此生命仍是『窮』的,是『軟弱』的。


對於人所面對的困境,身為神子的耶穌是全然了解的。因為耶穌不只是一個理論家,不只是一個思想家,不只是一個做學問的學者。祂更明白『全然投入工作是明白人性最重要的途徑』。而不是躬身躲在象牙塔內。耶穌更是在人群當中與他們一同經歷。(希伯來書4:15)


楊牧谷牧師指出:神是軟弱者的神。耶穌自己就是神走入受苦群的僕人,祂就是神對無能者的激情。祂體會到有一種比埃及的法老和羅馬的凱撒更痛苦的壓迫就是罪的奴役。人因犯罪伏在罪惡之下而無助無能地受苦是最軟弱的表現,而伏在罪惡勢力下的人,實在已經叫人變得比稅吏更市儈,比妓女更卑賤,比罪人更污穢。而耶穌為了我們這軟弱而動了激情。


楊牧師指出神要在我們這個破碎的世代透過祂的僕人們行大事。而耶穌總是喜歡揀選軟弱的人成就祂的工作,或在人的軟弱上成就祂的計劃(哥林多前書1:26-29),因為祂是站在軟弱的人的一面的。而我們只能真正認識自己的軟弱才可以事奉祂,等到比較剛強的時候,我們就失掉資格了。因為人是在剛強的時候失敗,不是在軟弱的時候,就如人只會在剛強的時候驕傲,不會在軟弱的時候驕傲一樣(箴言16:18;18:12)。神是無能者的神,卻是自認為「全能者」的仇敵。當神站在無能者的一邊時,無能者就正是歷史的大能者。就如摩西與耶利米。


今天你願意成為一個軟弱窮乏的僕人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